国新办就2023年上半年农查包養經驗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发布会_中国网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定于2023年7月21日(星期五)下午3时举行新闻发布会,请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介绍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

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邢慧娜:

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邀请到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先生,请他向大家介绍2023年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并回答大家关心的问题。出席今天发布会的还有: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先生,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先生,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女士。

首先,请曾衍德先生作情况介绍。

2023-07-21 15:00:21

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 曾衍德:

女士们、先生们,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目前,正值防汛抗旱的关键时期,也是抓好秋粮生产、夺取全年粮食丰收的关键时期。在此,我简要介绍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狠抓生产保供给,巩固成果守底线,统筹协调促振兴,多措并举增收入,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夏粮获得丰收,全年粮食生产基础较好。夏粮丰收到手。入夏以来,农业农村部门紧盯“割、晒、收、保”关键环节,努力克服“烂场雨”等灾害影响,全力保障夏粮适时收获、颗粒归仓。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今年夏粮产量2923亿斤,比上年减25.5亿斤,下降0.9%,产量居历史第二高位,仍是丰收季。早稻丰收在望。预计早稻面积7100万亩以上,基本保持稳定。目前收获已过七成,呈增产趋势。秋粮作物长势正常。秋粮面积稳中略增,长势与常年大体相当。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大豆面积小幅增加,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扩大到2000万亩、比上年增加500万亩。冬油菜面积增加较多,产量创历史新高。

第二,“菜篮子”产品供给充裕,市场价格弱势运行。生猪产能仍处于高位。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4296万头,相当于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的104.8%。上半年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生猪阶段性供大于求,价格低位运行,7月第2周生猪出栏价每公斤14.2元、比去年同期下降36.8%。牛羊肉鲜奶禽蛋量稳价跌。上半年,牛肉、羊肉、牛奶、禽蛋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5%、5.1%、7.5%、2.9%,供给相对宽松,价格整体下行。国内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4.5%,价格稳定。蔬菜供应充足。目前,蔬菜在田面积约1.1亿亩,同比增加100多万亩。受姜、蒜等个别品种拉动,价格略有上涨。

第三,产业就业帮扶扎实推进,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监测帮扶抓实落细。截至6月末,65%左右的监测对象消除返贫致贫风险,其余均落实了针对性帮扶措施。脱贫产业持续壮大。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力争达到60%,县级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项目年度计划开工21.6万个、开工率达90%。当年累计发放脱贫人口小额信贷469.2亿元,支持106.2万脱贫户和防止返贫监测对象发展生产。就业帮扶超额完成。截至6月末,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3259万人,超过年度目标任务240万人。此外,东西部协作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工作持续深化。

第四,科技装备支撑不断增强,农业现代化稳步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有序推进。上半年建成高标准农田约3663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45.8%;建成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约838万亩,占年度任务量的83.8%。科技创新深入推进。加快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进入收尾阶段,农业生物育种重大项目有序推进。农机装备持续改善。320马力无级变速拖拉机、电驱式精量播种机成功量产应用,丘陵山区专用机具加快研制。

第五,乡村产业持续壮大,农民就业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产品加工业稳步发展。6月全国规模以上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2%、环比上升0.3个百分点。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发展。农村电商较快发展,据商务大数据对重点电商平台监测,“618”期间,农村地区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速比全部网络零售额高2.8个百分点。乡村休闲旅游加快复苏,出游人数和营业收入明显增长。产业融合稳步推进。建设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200个农业产业强镇,更多农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51元,实际增长7.2%,高于城镇居民2.5个百分点。

第六,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农村改革持续深化。深化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启动农村改厕“提质年”工作,中央财政安排74亿元对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实施奖补,安排30亿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治理。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指导各地编制乡村建设任务清单,推动建立县级乡村建设项目库,健全农民参与乡村建设机制,协调推进农村水电路气讯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提升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农村重点领域改革深入推进。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实现省级全覆盖,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持续深化。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稳步拓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规范化建设有序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壮大,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分别超过223.4万家、397万个、104万个。此外,农产品进出口保持增长,进出口总额达到1717.6亿美元,同比增长6.4%。

总的看,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为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提供有力支撑。但应看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极端天气威胁较大、农民就业增收困难增多、农业农村投资增速放缓等,这些问题都需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深化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全力以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精准发力推进乡村振兴,努力完成全年农业农村发展各项目标任务。

下面,我和我的同事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谢谢。

2023-07-21 15:08:05

邢慧娜:

现在请大家提问,提问前请通报所在的新闻机构。

2023-07-21 15:09:21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6月中旬,农业农村部在山东召开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推进会,并发布了《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请问,下一步在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方面有什么安排?谢谢。

2023-07-21 15:14:21

曾衍德:

谢谢你的提问。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新赛道,也是增加食物供给的新途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大食物观,向设施农业要食物。这一重要论述,精辟阐释了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深刻内涵,鲜明指出了保障多元化食物均衡供给的主攻方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2023—2030年)》,制定《关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的指导意见》,启动设施农业现代化提升行动,引导各类主体参与现代设施农业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聚焦重点、聚集资源、聚合力量,有力有序抓好现代设施农业发展。从措施看,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规划引领,突出建设重点。《规划》提出,要建设以节能宜机为主的现代设施种植业、以高效集约为主的现代设施畜牧业、以生态健康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渔业、以仓储保鲜和烘干为主的现代物流设施。落实《规划》要求,一个是,要改造提升老旧设施,补上缺的要件,应用新的技术,更新旧的设施,提高生产效率。另一个是,新建提质现代设施,建设现代日光温室、植物工厂、立体养殖设施、海洋牧场等,利用非耕地资源发展戈壁农业、寒旱农业,做出新增量。

第二,强化创新驱动,提升发展质量。要推进科技创新。重点是推进设施农业装备制造、专用品种协同攻关,加快研发一批与发展现代设施农业相适应的技术和装备,解决制约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关键和突出问题。要推进集成创新。针对不同产业类型、不同区域,集成组装一批实用技术模式,加快推广应用,提高资源效率和产出效益。

第三,强化政策推动,聚合资源要素。重点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强化财政投入。实施设施农业贷款贴息补助政策,将符合条件的现代设施农业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另一方面,创新金融服务。鼓励金融机构设立设施农业专属金融产品,实施投贷联动,将符合条件的项目打捆打包由市场主体实施,纳入农业农村基础设施融资项目库。

第四,强化主体带动,激发市场活力。做强农业龙头企业,提升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水平。健全联农带农益农机制,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一批设施农业经营示范家庭农场、示范合作社,扶持壮大一批从事良种繁育推广、绿色统防统治、设施有效运维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带动小农户发展。谢谢。

2023-07-21 15:14:37

二十一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据国家统计局的消息,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仍保持在较高水平,实现了丰收。请问在遭受罕见“烂场雨”的情况下,为什么还实现了丰收?夏粮略有减产对我国粮食生产带来了什么影响?谢谢。

2023-07-21 15:27:39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刚才曾总师已经介绍今年夏粮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仍是一个丰收季。正如你所说,夏粮遭遇多年不遇的“烂场雨”,能够再获丰收实属不易,经过艰辛的努力,这个结果是抢回来的,是夺回来的。

坦率地讲,在5月25日连阴雨发生之前,各地包括“烂场雨”最重的河南,都预计今年夏粮要增产,是大丰收年。当时做出这个判断,主要基于三点:一是面积增。麦播的时候小麦价格好,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土壤墒情又适宜,能种的地块基本都种上了。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今年夏粮的面积增加了118万亩,这奠定了丰收的基础。二是收获前长势一直比较好。越冬期,除华北少量的麦田枯黄外,大部分地区小麦是壮苗越冬;开春后,及时肥水管理,加之没有发生大面积“倒春寒”和干旱,返青苗情明显好于上年;灌浆期,各地落实小麦“一喷三防”措施,普遍喷了1次,有的地方喷施了2次,利于粒重的形成。三是病虫害防控及时。在小麦条锈病和赤霉病防治关键时期,各级财政安排了23.5亿元支持病虫防控,实施预防面积7.8亿亩次,病虫害由大发生态势控制在轻度发生,条锈病、赤霉病实际发生面积同比分别减少了25.3%和15.6%,是近些年防治效果最好的一年。

天不遂人愿,麦收时遭遇了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实事求是讲,“烂场雨”是世界性难题,连阴雨天与小麦成熟收获碰头,机器下不了地,麦子收不上来,籽粒萌动,穗上就发芽,这就是“烂场雨”。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主产国也时有发生,这些国家严重年份减产1-2成。面对今年麦收的严峻形势,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农村部主要负责同志带队,第一时间赶赴河南麦收一线,其他部领导包省包片,与地方党委政府共同研究应对“烂场雨”,围绕着“割、晒、收、保”,迅速打响了抗灾夺丰收大会战。中央财政紧急下拨5.46亿元支持河南、陕西等地抢收抢烘,多部门联合设立跨区作业接待站3200多个,紧急调集履带式收割机、组建6000多支农机应急服务队,设立1100多部热线电话,“三夏”期间共投入60多万台联合收割机,昼夜不歇、争分夺秒抢收抢烘小麦,日最高收获2400多万亩,主产县3-5天就结束了,往年需要5-7天。

事非经过不知难,经过上上下下、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把“烂场雨”影响降到了最低,据最终的农情调度,“烂场雨”受灾面积2790万亩,占全国小麦包養網心得面积8%,受灾的95%在河南,河南确实受灾重,统计局也公布了,河南减产了52.6亿斤,陕西也减产了2.4亿斤。但是山东、安徽、河北、江苏等其他主产省,“烂场雨”影响不大,夏粮都实现增产。全国算大账,有增有减,还有面积增加的因素,最终全国夏粮略减25.5亿斤、减幅0.9%。长期工作在农业生产一线的同志讲,今年如果不当机立断、采取超常规抢收抢烘的举措,减的数就不是今天这个数了。

大家也非常关心夏粮略减对市场的影响,我给大家报告一个情况,这些年来,我国小麦年际间产需是平衡有余的,特别是前4年我们小麦连续增产,2019年增了43亿斤、2020年增15亿斤、2021年增54亿斤,2022年增16亿斤,目前小麦库存充裕,可满足近一年的消费,略有减产不会对粮食市场产生大的冲击,目前小麦市场价格也基本稳定。在座的媒体朋友在日常生活中也能感受到,现在市场上的馒头、面条、面包价格也没有大涨吧。谢谢!

2023-07-21 15:28:06

路透社记者:

我今天有两个问题,都是跟最近极端天气有关的。第一,包養近期我们在社交媒体看到一些短片,显示东北地区的玉米地已经在干旱下枯萎。鉴于连续的高温天气,今年是否预期玉米将减产?第二,鉴于频繁发生的极端天气,将会对化肥市场价格产生怎样的影响?谢谢。

2023-07-21 15:33:36

曾衍德:

谢谢你的提问,第一个问题请潘文博司长回答。

2023-07-21 15:33:46

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司长 潘文博:

谢谢你的提问,你的提问很专业。前期,也就是5、6月份,东北西部降水比常年偏少2—5成,局地确实出现旱情,最重时受旱面积超过2000万亩,主要集中在内蒙古赤峰、包头,辽宁朝阳、葫芦岛和黑龙江齐齐哈尔等地,主要影响玉米等旱地作物。长期跑一线的朋友可能知道,这些区域是十年九旱的传统旱区,立地条件差,灌溉条件不足,基本靠天吃饭。6月下旬开始,东北出现多次降雨过程,特别是7月上中旬出现2轮大范围包養降雨,有效补充了土壤墒情,旱情基本解除,目前仅内蒙古赤峰等地还有100多万亩农田受旱。

由于玉米市场价格好,今年玉米面积有所增加,增的幅度还不小。从目前农情调度情况看,东北玉米主产区墒情不错,一二类苗占比较高,苗情长势总体正常。特别是今年,农业农村部启动了玉米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选择200个玉米主产县,大力推广耐密品种、高性能播种机和大垄密植栽培模式,提高播种质量、增加种植密度。前不久我们组织专家进行田间调查,这些示范区玉米种植密度平均增加500—800株,奠定了丰收的合理群体基础。下一步,夺取玉米丰收,关键在防灾减灾,最担心东北的夏伏旱和早霜,我们对这些灾害的防范工作已经作了具体部署,落实“一喷多促”等关键技术措施,主要是喷施叶面肥、调节剂、抗逆剂、杀虫剂、杀菌剂等混合药剂,促植株壮苗稳长、促灾后恢复、促灌浆成熟、促单产提升。谢谢!

2023-07-21 15:34:00

邢慧娜:

刚才这位记者还提了一个市场价格的问题。

2023-07-21 15:34:37

曾衍德:

这个问题请刘涵副司长回答。

2023-07-21 15:34:58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 刘涵:

感谢你的提问。农业农村部一直密切关注多地发生的高温干旱和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对农业生产各方面的影响,化肥、农药等农资价格主要取决于供需关系,受极端天气影响有限。上半年,我国化肥农药供应总量是充足的,需求基本平稳,加上煤炭、磷矿石等原料价格持续走低,化肥生产成本有所下降,价格总体是低于去年同期的。从各主要品种1—6月份平均出厂价来看,尿素每吨2505元,同比降12.1%;磷酸二铵每吨3783元,同比降1.2%;氯化钾每吨3301元,同比降18.3%;复合肥每吨2985元,同比降17.6%。展望下半年的走势,国内化肥农药的产能持续充裕,农资市场运行有望保持平稳有序,总体价格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谢谢!

2023-07-21 15:35:19

澎湃新闻记者: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养殖企业承受了连月亏损。此轮猪周期和以往的周期相比有什么特点?为什么持续低迷时间超过预期?对下半年猪价走势农业农村部有什么样的预判吗?谢谢。

2023-07-21 15:41:45

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人 陈光华:

今年上半年生猪价格低位震荡,1—6月份生猪平均价格15.1元,略高于去年同期。7月份第2周,生猪出栏价格为每公斤14.2元,出栏一头生猪亏损约200元。生猪价格持续低位运行,时间超过一些人的预期,我们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阶段性供大于求。生产方面,今年以来生猪产能充裕,产量明显增加。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上半年生猪出栏3.8亿头,同比增长2.6%,猪肉产量3032万吨,同比增长3.2%,市场供应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消费方面,春节后猪肉消费处于淡季,消费量虽然比去年同期有所增加,但增速低于市场预期,价格支撑乏力。

近日,我们组织专家、行业协会和重点企业会商,综合研判下半年的生产和市场形势。目前生猪生产仍在惯性增长,消费增长乏力,短期内生猪价格缺乏大幅回升的基础。从能繁母猪的情况看,6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296万头,比4100万头正常保有量高4.8%,仍处于生猪产能调控的绿色合理区域的上线。从新生仔猪的情况看,今年1—6月份全国新生仔猪量同比增长9.1%,未来6个月内这些仔猪将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生猪供应将继续增加。从中大猪的情况看,6月份全国规模猪场的中大猪存栏量同比增长5.9%,环比略降0.4%,这些猪将在未来2个月内陆续长大出栏,预示着7、8月份生猪供应也将稳定增加。但也要看到,随着秋冬季节消费旺季的到来,价格有望逐步回升,养殖收益将有所改善。

刚才您还提到了“猪周期”的问题。为了熨平“猪周期”,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我们开展生猪产能调控,稳住了能繁母猪存栏量,也推动了产业素质提升,夯实了生猪保供稳价的基础。2022年3月开始的新一轮“猪周期”,母猪存栏量总体稳定,始终未低于4100万头的正常保有量,产能没有出现以往动辄就超过10%甚至20%的变动。但是产能信息更加透明,市场容易形成一致性预期,“同频共振”放大短期波动,导致短期急涨急跌频现,养殖盈亏转换更加频繁。总的来看,新一轮的“猪周期”中,价格波动幅度在减小,波动的频率在加快。

下一步,我部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一是强预警,继续加强生产监测预警,紧盯能繁母猪存栏量等关键指标,根据月度变化情况,采取针对性调节措施,确保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区间。在此,提醒广大养殖场户要科学安排生产,保持合理的生产上市节奏,特别是要顺时顺势出栏肥猪,避免在价格低位时盲目压栏和二次育肥,造成更大的亏损。二是降成本,依托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和各级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机构,开展节本增效实用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提高饲养管理水平。三是防疫病,持续抓好非洲猪瘟常态化防控,抓紧抓实汛期畜禽养殖防灾减灾工作,保障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谢谢!

2023-07-21 15:42:18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记者:

我们注意到,上半年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放缓,能否介绍一下具体情况?下一步,在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方面有什么考虑?谢谢。

2023-07-21 15:46:28

曾衍德:

谢谢你的提问。农村投资空间巨大,也是我们提出的畅通城乡经济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半年的情况看,确实有一些情况不尽如人意。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半年全国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5152亿元,同比仅增长0.1%。今年上半年的投资变化有两个特点:一是畜牧业投资明显下降。今年以来,生猪、生鲜乳、牛羊肉等价格下行,养殖效益下滑,养殖场户投资积极性偏弱,畜牧业投资下降19.7%。另一个特点是,民间投资积极性下降。上半年,民间投资占第一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六成左右,但民间投资下降了8%。

应该看到,随着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肉蛋奶等消费持续增加,加上补齐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需要,农业农村投资空间是广阔的。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努力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

第一,优化财政投入稳投资。重点是推动各地落实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比例要求,抓住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政策窗口,聚焦高标准农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现代设施农业、乡村建设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工程。

第二,创新金融服务增投资。发挥好财政撬动作用,创新信贷担保、政银保担联动等投融资机制,带动各类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入,重点用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发挥平台服务作用。主要是搭建农村金融服务平台,发挥信贷直通车和融资项目库作用,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第三,撬动社会资本扩投资。通过创新投资机制,健全政府投资与社会资本投入联动机制,引导社会资本按市场化原则更多投向农业农村。优化营商环境。通过简化行政审批程序,发布农业农村领域投资指南,强化金融、保险、用地等政策保障,引导社会资本有序进入农业农村。谢谢!

2023-07-21 15:47:48

凤凰卫视记者:

当前国内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老百姓主要关心物价的走势,请问今年上半年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形势怎么样?后期的走势如何?谢谢。

2023-07-21 15:54:04

刘涵:

感谢您的提问。农产品市场一头连着生产者,一头连着消费者,既事关农民的“钱袋子”,也关系到市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所以城乡老百姓都非常关心。农业农村部在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同时,持续加强农产品市场的跟踪研判。综合调度分析来看,上半年我国农产品供应总量充足,各主要品种价格有涨有跌,总体波动正常。1—6月份,我部监测的全国农产品批发价格200指数平均为128.28,同比高0.31个点。分品种来看:

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价格总体平稳。稻谷供需关系基本平衡,价格小幅上涨;小麦市场供应预期趋稳,价格高位回落;玉米下游消费逐步恢复,价格持平略涨。上半年,稻谷产区企业收购均价每斤1.39元,同比涨3.3%;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普通小麦均价每斤1.48元,同比降3.7%;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35元,同比涨1.5%。

大豆、食用植物油价格降幅较大。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开局良好,国内大豆、油菜籽增产,自给能力稳步提升。但受全球大豆油料供给宽松、美元持续加息等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油脂油料价格降幅较大,传导拉低国内市场价格。上半年,黑龙江国产食用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2.65元,同比降13.2%,豆油、菜籽油出厂价降幅在20%以上。

食糖、棉花价格明显走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下游需求持续恢复,食糖、棉花价格波动上行。6月份,国内食糖均价每吨6994元,比1月份涨24.8%;标准级棉花均价每吨17266元,比1月份涨13.4%。

猪肉价格总体偏弱,“菜篮子”产品季节性波动。上半年猪肉产能处于合理区间上线,猪肉产量同比增长3.2%,价格低位运行。6月份猪肉批发市场均价每公斤19.12元,环比降1.7%,同比降11.4%。牛肉、羊肉、禽肉、鸡蛋以及水产品等重要农产品供应充足,6月份批发价格总体低于去年同包養網期。蔬菜、水果市场受高温天气影响,当前价格均高于去年同期。总的来看,“菜篮子”产品价格波动基本符合常年规律。

展望下半年走势,我国农产品市场供应持续充裕,价格将保持总体平稳态势。生产方面,早稻呈增产趋势,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长势良好,大豆油料扩种任务落地,能繁母猪存栏处于合理区间上线,肉蛋奶产能稳定,蔬菜在田面积有所增加,“米袋子”“菜篮子”保供稳价基础牢固。库存方面,稻谷、小麦库存处于历史较高水平,能够满足城乡居民一年左右的口粮需求。消费方面,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向好,加上下半年本来就是农产品消费旺季,市场需求将好于上半年。与此同时,全球粮食生产与贸易仍然面临着极端天气及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不确定性因素,我们将继续密切跟踪国际市场变动对国内市场的传导影响,会同有关部门积极主动应对。谢谢!

2023-07-21 15:54:25

南方都市报记者:

今年难以预料的极端天气给农业生产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请问,今年气候变化是否已对农业生产产生了影响?谢谢。

2023-07-21 15:56:47

潘文博:

大家都感受到了,今年以来,我们国家的天气确实呈现明显的异常特征,黄淮海遭遇了多年不遇的“烂场雨”,北方入夏以后,多地出现破纪录高温。电视上也报道了,洪涝、冰雹等灾害点多面广,农业气象灾害呈现多点散发、多灾并发的特征。据农情调度,今年以来,全国农作物累计受灾面积6310万亩,同比增了800多万亩。

世界气象组织发布公告,目前厄尔尼诺形成并向中等强度发展,可能导致极端天气频次更多、范围更广、强度更大、不可预见性更强。根据我部和气象部门会商研判,下半年农业灾害将呈现极端天气、旱涝并重、复杂严峻的特点。在生产上,重点包養網要防范以下区域:

一是东北西部和西北地区夏伏旱。预计内蒙古中西部、辽宁西部、吉林西部、黑龙江西部以及西北大部温度高、降雨少,可能发生夏伏旱。东北西北大约2/3的农田是没有灌溉条件的,如果发生大范围旱灾,对粮食生产影响最大。旱灾是我们国家粮食生产最担心的灾害,也是最大的灾害。

二是东北中东部局部内涝和早霜。预计夏秋季东北中东部降雨偏多、气温偏低,局部有效积温可能不足,初霜冻时间可能提前,将影响秋粮作物的安全成熟。

三是黄淮海阶段性高温干旱和局部洪涝。前期,黄淮海出现了多年少见的持续高温,尤其是河北北部旱情确实较重,虽然近期有所缓解,但是7月底前还有一轮高温天气,旱情有可能反复。同时,也可能出现“旱涝急转”。

四是长江流域局部旱涝和高温热害。目前长江中下游干流和鄱阳湖、洞庭湖“两湖”水位比去年同期都低,局部可能出现阶段性干旱,中稻抽穗扬花期发生高温热害风险比较高。目前又进入了台风的活跃期,4号台风已经登陆,5号台风已经生成,长江中下游包括华南局部可能发生暴雨洪涝灾害。

同时,秋粮病虫害防控形势也十分严峻。受气候异常、境内虫源基数高、境外虫源迁入量大的影响,今年秋粮病虫害呈加重发生态势。江南稻区二化螟每亩虫量是常年的2到3倍,西南稻区稻飞虱发生为近10年最重年份。黄淮海棉铃虫虫量为近10年最高,棉铃虫不仅影响棉花,也危害玉米、大豆和花生。截至7月20日,草地贪夜蛾发生面积2386万亩,虽然面积与去年相当,但是见虫北界已经超过去年同期。草地贪夜蛾一共两条线,西线已经到了陕西的泾阳,东线已经到了北京的顺义,为入侵以来同期最北的年份。西南、西北边境地区的沙漠蝗、黄脊竹蝗和亚洲飞蝗等境外蝗虫也有入侵风险。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继续牢固树立“防灾就是增产、减损就是增粮”的理念,立足防大汛、抗大旱、救大灾,未雨绸缪、主动应对,加强灾情监测调度,搞好物资储备和技术准备,强化精准指导服务,落实“一喷多促”、防病治虫措施,最大限度减轻灾害损失。谢谢。

2023-07-21 15:56:57

中国农村杂志社全媒体记者: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夏粮总产量2923亿斤,比2022年下降0.9%,今年夏粮总产量稳中略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居历史第二高位。请问,接下来会采取哪些举措,确保秋粮以及全年粮食丰收?谢谢。

2023-07-21 16:03:05

潘文博:

谢谢媒体朋友对粮食安全的关心。我们国家粮食分夏粮、早稻、秋粮,刚才曾总师也介绍了,我们夏粮已经丰收到手,早稻现在收获过了七成,预测产量是增加的趋势。夏粮、早稻这两季加在一起,占全年粮食的1/4,秋粮才是全年粮食的大头,夺取全年粮食丰收关键在秋粮。

总的看,当前秋粮生产形势的基本面是好的,主要有两点判断:一方面,秋粮面积是增加的;另一方面,目前秋粮作物长势总体正常。今年以来,玉米、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价格总体较好,加之国家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保护调动农民的种粮积极性,这样有利于粮食播种面积的落实。据农情调度,初步预计秋粮播种面积超过13亿亩,继续增加。其中,玉米面积是增的趋势,大豆面积稳中略增。目前,除了南方的上季晚稻正在栽插,在田的玉米、中稻、大豆等作物长势总体正常。尽管目前秋粮生产形势基本正常,但是秋粮最终能否实现好收成,关键还在防灾减灾。7、8、9三个月是抗旱防汛防台任务最重的时节,也是防病治虫最关键的时期。刚才我也介绍了,我们跟气象部门会商了,今年夏秋季农业气象年景是总体偏差的,极端天气复杂严峻,干旱洪涝多灾并重,病害虫灾多发重发,给后期的秋粮生产带来极为严峻的挑战。前天,农业农村部会同水利部、应急管理部、中国气象局四个部门联合召开了全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推进视频会,明确要求把防灾减灾作为当前三农领域压倒性任务,全力以赴打好抗灾夺秋粮丰收这场硬仗,确保全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会上,四部门对抗灾夺丰收作了进一步的部署安排,总的考虑是两手抓:一手抓防灾抗灾减损失,一手抓大面积提单产增产量。重点抓好这么几件事:

一是落实晚稻和晚秋作物面积。指导各地加强农机调度,抢收早稻,抢插晚稻,确保早稻地块都能种上晚稻。同时指导“两季不足、一季有余”的地区努力扩大再生稻,因地制宜发展玉米、红薯等晚秋作物,能增一亩是一亩,能增一季是一季,打好面积基础。

二是落实防灾减灾措施。重点是加密监测预警,细化防范预案,分区施策、分类指导,做到见势早、行动快、措施实。

三是落实大面积提单产措施。突出典型区域和重点环节,盯住玉米、大豆关键生育期,落实好肥水调控、“一喷多促”等田管措施,力争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是落实精细指导服务。我们组织开展了“下沉一线包省包片奋战100天夺秋粮丰收行动”,派出工作组和科技小分队,把农业农村系统力量压到一线,部领导包保,相关司局负责,逐一对接1-2个省份,蹲点包片指导落实好关键的抗灾减灾增产技术措施,全力以赴夺取秋粮丰收。谢谢您。

2023-07-21 16:03:38

邢慧娜:

时间关系,最后一个问题。

2023-07-21 16:04:14

海报新闻记者:

上半年,国民经济数据显示,农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长快于城镇,乡村限额以上单位的化妆品类、金银珠宝类零售额增速也大于城镇。请问,在实施扩大内需战略的背景下,如何更大力度地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谢谢!

2023-07-21 16:06:34

曾衍德:

谢谢你的提问。乡村是巨大的消费市场,激活农村内需对稳增长扩内需十分必要。正如你提到的,今年上半年,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4%,增速快于城镇增速0.3个百分点,消费潜力不断释放。同时也要看到,农民消费水平相对较低,还有较大的消费潜力。下一步,我们从工作角度,将突出抓好三个方面:

第一,增加收入带动消费。农民敢不敢消费,关键看钱包鼓不鼓。要让农民的钱包鼓起来,消费才能拉起来。这方面我们重点抓三方面:一是强化产销衔接,让农产品卖上好价钱。二是发展乡村特色产业,让更多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加收入。三是加强技能培训,引导农民高质量外出务工增收。这样,农民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能消费、也敢消费。

第二,创新供给拉动消费。重点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激活传统消费。鼓励和支持农村居民购买绿色家电、绿色家具、绿色建材等,推广符合农村消费特点的新能源汽车,持续提高消费品质。另一个是培育新型消费。重点是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提供更多绿色优质农产品和服务,吸引城市居民到农村休闲度假和购物消费。创新消费场景,发展农村电商,让农产品出村进城,让工业品顺畅下乡。

第三,优化环境促进消费。一个是完善市场体系。健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体系,畅通物流快递网络,让农民便利消费。另一个是规范市场秩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开展农村放心消费活动,健全消费维权网络,让农民放心消费。谢谢。

2023-07-21 16:09:15

邢慧娜:

今天的发布会就到这里,记者还有问题的话,会后可以再沟通。谢谢几位发布人,也感谢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再见!

2023-07-21 16:10:33


留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